为落实青羊区建设“人文青羊·航空新城”,聚力“五大行动”,结合对青羊区领军科技企业的现状了解,提出如下企业提能倍增行动建议。
一、青羊区科技领军企业现状与问题
青羊区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实体企业的孵化引领,通过青羊工业总部基地、青羊模具产业园区等专业园区,形成了上百家初具规模、发展稳定、竞争力比较强的科技领军企业。但是,站在成都市、四川省乃至全国范围来看,青羊区的中、大规模科技企业数量少,国内外高知名度非公企业几乎空缺。青羊区打造航空新城,有先天优势,但也需要把脉问诊,找到薄弱点,引导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青羊区科技领军企业总体规模偏弱的原因分析
(1)区域文化的影响
天府之国,小富即安思想普遍存在,相比沿海区域,企业家拼搏精神和做强做大的意愿比较弱,以做小生意的心态从事科技产业,没有走上科技发展的主战场。
(2)多数科技企业从事被动的配套业务,自身发展空间受限
科技巨头企业需要众多下游配套企业,青羊区多数科技企业正处于这种被动链条中。受交货周期、成本、技术需求等限制,这类企业的创新主客观条件不足,难以形成大的业务主方向。
(3)产业聚集效应发挥有限
青羊区科技产业功能区的专业性不强,界限模糊,入驻企业类型跨度太大,难以形成互动,更不能支撑园区品牌发展。
(4)本地企业的协同协作不够全面深入
科技产业的创新性、多变性、复杂性,更需要多方协同协作。但国内的现状是,产业配套注重招标,一事一招,协作关系动态变化,难以形成稳固双赢的合作态势。
(5)过多关注新进企业,对存量企业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招商引资占用了政府大量资源,政府的多个产业扶持政策只针对新入驻企业,存量企业享受政策的难度大。这样一来,可能会对外部一些专门利用政策红利的游动企业产生短期效应,而不能对本地实体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正面导向作用。而已经初具规模的存量企业处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期,非常需要政府更高层次的关心指导。
三、企业提能倍增行动建议
(1)正面引导,提高企业家思想境界,创造做强做大的企业文化氛围
利用学习培训、座谈交流、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家开阔思路,大胆创新,从长计议,做强做大。在园区制造谋大局、做大事的创业文化氛围,利用工商联、经信局等官方口径的牵引效应,为企业家实时宣传全球和国家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大方向,放眼全球,抓住主导科技产业的新机遇。
(2)下大功夫打造本区域商业航空产业的专业品牌
航空新城的未来发展应该更重视商业航空产业,真正具有全球化量产特性的产业主要是小型商业飞机、传感器、通信导航系统、商业无人机等产品。青羊区可以拿出明确的此类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重大利好政策,培育本区相关企业,采用猎头办法,定向引进上述科技企业,培育一批符合航空产业发展的商业企业。在设计仿真、加工制造、试制试验等方面建立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创新实验室。在青羊新城划定不低于100亩专业航空航天产业功能区,严格把关,让真正的航空相关高科技产业入驻发展,宁缺毋滥,努力打造商业航空航天产业的国际品牌。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落户青羊,建议提升该联盟的专业性和市场化工作力度,帮助区政府探索定向引进的新办法新途径。组建由区政府职能部门、企业、高校研究所专家组成的精干的、高效率顾问团队,推动航空新城的高质量发展落地。
(3)充分发挥本省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助力航空产业深入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与航空产业密切相关,四川省及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良好,大量电子信息人才居住在青羊。飞机是平台,信息电子产品才是灵魂,信息电子产品占飞机整机成本40%以上。建议青羊区深挖航空产业与信息电子产业的融合发展,引导飞机平台制造与信息电子系统集成在青羊的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世界级的商业飞行器系统企业,奠定航空新城的健康稳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