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届一次全会专题 > 提案选登
关于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12-21 01:36:53
提案人:胡鲲翔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服务体系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区已集聚科技服务和软服类企业4000余家,2020年相关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71.5亿元。区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创新青羊等“五大愿景”,提出了改革创新赋能等“五大行动”,要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我区发展科技服务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发展基础

1.具备产业化发展需求。省、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预期稳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将持续增长。全区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99家,成都市认定总部企业20家,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带来较大空间。区内规上工业企业21家,2020年营收超90亿元;航空产业、工业软件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规模已超400亿元,有利于打造特色科技服务业体系。

2.生产性服务资源集聚。集聚成飞、611所、成勘院等研发设计龙头企业110余家,全区研发设计人员6000余人。拥有华工激化、国电科技等成果转化企业和机构,在新材料、新制造等领域均有布局。已建成凯天质检、西南交大铁发等检验检测机构数十家;成飞公司可共享军工设备2000余台。

3.高端化发展潜力较大。已入驻文思海辉、金航数码、同元软控等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全国龙头企业,光迅科技、国科量子等新型信息技术领军企业,世纪天语、长城宽带等“互联网+”服务企业,天地网等知名电商企业,建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二、短板问题

1.本地配套需求不大。成飞、611所等制造业龙头体系封闭、自成配套,军机生产制造板块部分外迁,由新都等地就地配套;民机领域以部装为主,研发设计和总装集成企业不足10%,缺少对科技服务需求。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数量少、能级低,对中试、检验检测等需求不大。模具企业“小散弱”特征明显,对高端服务业需求尚待挖掘。

2.高端领域发展不足。高端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科技服务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总营收占服务业的44%,低于广州天河区占比45.5%,北京海淀区的68.4%,上海徐汇区的76.9%。重点环节培育不足,生产性服务业营收的大部分来自批发销售等环节,商务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占比不高。

3.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全区科技服务业经济密度(规上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行政辖区面积)为2.31亿元/平方公里,是北京海淀区的92.7%,上海徐汇区的39.2%,广州天河区的13.4%。除航空、工业软件、传感器等优势领域外,本土知名企业很少,专业机构服务对象和内容主要针对本区、本市。

三、政策建议

1.聚焦“服务主业”,构建高端产业体系。一是服务实体、支撑制造,发展航空科技生产性服务业。聚焦研发设计环节,引进中航工业下属所、机构等做强支撑;聚焦智能制造环节,引进架构设计、工艺开发、虚拟验证等服务主体完善配套;聚焦专业服务环节,发展适航验证、数据链、航空贸易等,面向全省航空与燃机制造业加快提升供给侧水平。二是相互赋能、辐射全市,发展工业设计生产性服务业。依托611所等龙头企业,围绕几何设计、造型材料等发力航空装备设计;依托区内众多工程企业,围绕总包、咨询、运管等发力工程设计;面向全省“5+1”产业体系,围绕智慧工厂、工业机器人等发力工装设计,加快四川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建设打造为工业设计全市“标杆”园区。三是策源引领、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以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中心为平台,支持金航数码、同元软控、智明达等企业发展工业APP、工业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等,推动网信安全领域发展。

2.聚焦“功能匹配”,优化服务经济地理。一是点上发力,推动产业高地、服务高地空间耦合,形成极核效应。以需求导向植入“智慧核”,统筹做好边缘计算/数据中心、产业数据中心等布局;以青羊总部经济基地南区建设为引领形成科技服务业营收过亿示范点位。二是串点成轴,深化“平台城市”思路,塑造连片融通的空间体系。把握产业廊道基本呈南北走向的特点,科学布局公交、PRT,推动TOD站点无缝接驳,实现成飞经济圈、工业集中发展区、环财大等各大片区互通连片。依托日月大道发展轴强化三大功能区协同,发展创意设计、金融科技。西向对接高新西、郫都区、温江区等产业生态,增强外延式辐射能力。三是全域配置,打造充分可及的要素集散地。以龙头企业、科创空间为中心加快科技服务“15分钟服务圈”布局,在区政务中心、日月大道南侧、文家大道西侧等重点产业地块规划综合型服务配套中心。

3.聚焦“策源引领”,提升科技赋能能力。一是建立航空科技政产学研用投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依托国家高端航空装备创新中心等“国字头”创新平台,构建“龙头企业+高校+配套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更大力度、更大范围开放军工资源;与西工大、哈工大等高校争取实体项目合作,在建设联合实验室、技术和工程中心、成果转化基地方面深化合作;鼓励发展天使、VC、PE投资,健全多元化多层次产融服务网架。二是完善军民融合综合服务体系。深度对标西安阎良等建设经验,建设“军民融合综合服务中心”,完善机会清单发布、产业资源共享、融合技术应用等服务功能;借鉴中国军民融合平台(西安)建设经验,争取国家级军民融合产权数字化交易创新试点。三是强化科技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天祥、华测、赛宝、埃比埃斯等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在我区设立西南总部或实验室,重点发展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工程建筑、新材料等领域。提升检验检测产业形态和价值链,鼓励企业参与疫情防控和国际贸易等检验检测认定;发展在线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共享化平台、“即插即用”灵活检验检测等新业态。

版权所有:政协成都市青羊区委员会    备案号:蜀ICP备120122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