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届一次全会专题 > 建言献策
蒋德明: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建议
——解决“双减”衍生问题 不断优化育人机制
发布时间:2021-12-21 15:07:22
建言整编。

“双减”政策,是重塑教育生态、提升育人质量的一大利器。“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各校均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五项管理、推进五育并举、提升延时服务质量等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整个教育行业面貌焕然一新、教育生态逐渐优化,教育体系正在朝着更科学、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但伴随着“双减”的落地,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境,尤其对于高完中学校来说,这些困境和矛盾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和困境,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明确不同学段延时服务时间、收费标准的建议

初中学段开启延时服务后,带来了初高中教师待遇“倒挂”问题。目前,初中学段的延时服务有政策支撑,收取了合理费用,而高中学段一直以来晚自习均未收取任何费用。因此,高中学段晚自习时长长于初中,但教师补贴低于初中;并且下午4:30以后,初中学段为延时课,高中学段为“正课”,同一时间段的劳动,初中教师的享有一定补贴,高中教师无补贴。如此一来,高中教师在劳动时间更长、劳动强度更高、工作难度更大的情况下,所获收入却明显低于初中教师。这样的薪资分配既不符合我国当前按劳分配机制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基本原则,又挫伤了高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者,虽然会通过各种方式化解矛盾、调动教师积极性,但也仅是隔靴搔痒,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我建议根据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延时服务时间、明确收费标准,优化初高中教师的薪资分配,保障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关于逐步推进初高中分设的建议

初中高中分属义务教育学段和非义务教育学段,育人的目标、方式原本存在差异,对于教学管理的要求也并不相同。初高中并设在一个校区,对于高完中学校来说,教学管理方面一直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困难。随着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这些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凸显。例如在时间安排方面:高中学段的晚自习时间与初中延时时间安排难以同步,因此就餐时间、休息时间、上课时间等均存在相互冲突与干扰的情况;另外,自2019年以来,高中学段寒暑假放假时间均晚于初中学段,这也给高完中学校的管理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我建议:逐步推进初高中校区分设,从而推进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优化和提升。

三、关于科学安排托管时间、明晰家校育人界限的建议

学校开启延时托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家长接送难等一系列问题,分担家长育儿压力。但“分担”并不代表代替。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样重要,二者作为立德树人的两把抓手,缺一不可。自“双减”以来,学校除了开启放学延时外,又纷纷启动了晚间托管周末托管、寒暑假托管服务等,这虽然减少了家长育儿负担,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家长自身责任感的降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此,我建议:根据不同学段等具体情况,科学安排托管时间,在解决家长育儿困难的同时,又不过于加重教师负担;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的职责和界限,促使家校各担其责、同心共育,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总之,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地实施,都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双减”政策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行业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发现、不断解决、不断优化,携手构建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版权所有:政协成都市青羊区委员会    备案号:蜀ICP备120122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