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届五次全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详情
李世亮:多策并举为成都创建“世界赛事名城”添砖加瓦
发布时间:2021-03-17 19:30:01
坚持多举并措,为成都创建“世界赛事名城”添砖加瓦,进一步推动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体育赛事优先进行市场化发展;创新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提高运营模式的专业性;着力打造一支与世界赛事相匹配的国际体育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促进本区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青羊区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的战略部署,出台了《青羊区关于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助力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若干政策》,加快推进健康青羊、体育强区建设,不仅积极引入青羊区有条件举办的棋类、足球、自行车、射箭等各项赛事活动,还积极构建全民健身、运动游乐、体育消费、赛事活动等多元化体育产业生态链,推动“体育+”产业不断壮大。

但建设高标准世界赛事名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大潮中,青羊区还需进一步推动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促进本区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助力成都创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

其一,针对体育场馆运营体制机制问题,建议对拟新建的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由“以办赛为中心”转换为“以运营为中心”,实现场馆功能的多样化;对已建成场馆去“事业化”(事业单位对体育场馆实施管理),采用委托运营、合作运营、承包租赁运营等方式,实现体育场馆企业化管理运营,并积极推进大型活动服务外包(大型活动保障、商业赞助、票务开发、活动推广等),提高体育场馆运营的专业性;以体育场馆运营为载体,大力发展“体育+演艺+旅游”的产业链经营模式,促进本区体育产业新发展。

其二,针对体育赛事市场化较低的问题,建议鼓励对公共资源要求较低的赛事活动优先进行市场化发展,明确此类体育赛事活动的主办方、承办方、组委会、赛事运营方、赛事投资方等各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建立风险划分和分担机制,增强风险可控性;发展本区自主品牌赛事,允许市场主体注册、享有赛事IP,激励赛事公司对体育赛事活动进行市场开发和长期投入。

其三,针对专业体育法律服务才人短缺问题,建议建立高能级体育法律服务人才储备库,为入库人员提供业务交流、培训、实践的机会,着力培养一支与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相适应的国际体育法律服务人才队伍。

其四,针对志愿者与志愿服务错配,专业志愿者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与其职业规划有效结合,并将自愿服务经历作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资格、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加分项;借鉴上海等地,增加“以服务换服务”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对于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在其本人需要志愿服务时予以优先安排”,提高专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明确志愿组织应当为志愿者购买保险的志愿服务活动清单,在风险较高的志愿活动中赋予志愿组织为志愿者购买保险的强制义务。

版权所有:政协成都市青羊区委员会    备案号:蜀ICP备120122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