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理论学习 >> 详情
知来路 启新程——从大历史观中看百年大党伟力
发布时间:2021-07-12 16:40:16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柳昌林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记载了一个民族的起与伏,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兴与衰,也蕴藏了启迪未来的智慧,隐藏着打开未来的密钥。

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的9514.8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实现了从挫折中奋起并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答案,就在历史中。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就要把百年党史放到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去认识和把握,善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中研析机理、探究规律,观照现实、谋划未来,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以大历史观读通党的百年

学习百年党史,要树立大历史观。所谓大历史观,一是指中国历史的长时段,一是指世界历史的宽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四个走出来”不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历史联系在一起,而且上溯到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华民族史,从而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民族基因和实践基础,是从中国历史长时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典型体现。

从中国历史长时段出发,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就要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挖掘其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历史意蕴,就要研究中华文明史与社会主义存在的深层历史关联,发现中国历史传统经过怎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嵌入或融合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追求、实现、创新与发展过程中。

大历史观还体现在人类文明史或世界发展史的视野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形成鲜明对比,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如今,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途径,展示了中国道路。中国是如何做到的?这就需要国际比较的视野,不但要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同发展中国家比较,也要同发达国家比较,比较不同的发展道路及其成效;不但要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历史进程中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而且还要在世界文明发展史、文明与制度的多样性演进与比较中看新中国历史。只有在比较中,历史才能更清晰地呈现,并带给人启发。

筑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事业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讲文化自信,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之所以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中华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学习百年党史,我们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成果,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强大引领和推动作用。感悟百年历程,我们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核心的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最急迫的是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展望新征程,我们更要无比清醒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正确前进方向,以文化凝心聚力,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百年奋斗历程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所带来的精神激励,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最直接最真切,因而也最宝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我们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增强开拓前进的力量。

一是做到学史明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通过党史学习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信心。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百年党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

二是做到学史增信。紧紧抓住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这个首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真功、求实效。要更加自觉地把“四个自信”,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个主题,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深刻启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具有伟大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唯一正确性。我们坚持“四个自信”,归根到底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信。

三是做到学史崇德。通过党史学习弘扬和践行优良传统、获得强大精神动力。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是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通过学习党史,重温党在挫折中奋起、在浴火中重生的苦难辉煌史,将更好激励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不懈奋斗。

四是做到学史力行。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努力推进以知促行,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贯通起来,切实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要聚焦聚力“办实事”,不断汲取人民力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作者系新华社海南分社副社长、总编辑)

版权所有:政协成都市青羊区委员会    备案号:蜀ICP备12012259号